在現代 Web 應用程式開發中,快取是提升應用程式效能不可或缺的技術。在過去,我們會使用 IMemoryCache 做記憶體快取,或者使用 IDistributedCache 做分散式快取。
.NET 9 引入了全新的 HybridCache,它結合了記憶體快取(L1)和分散式快取(L2)的優勢,讓我們能夠在同一個 API 中享受兩層快取的效能提升,同時還提供了快取雪崩保護和標籤管理等進階功能。

在現代 Web 應用程式開發中,快取是提升應用程式效能不可或缺的技術。在過去,我們會使用 IMemoryCache 做記憶體快取,或者使用 IDistributedCache 做分散式快取。
.NET 9 引入了全新的 HybridCache,它結合了記憶體快取(L1)和分散式快取(L2)的優勢,讓我們能夠在同一個 API 中享受兩層快取的效能提升,同時還提供了快取雪崩保護和標籤管理等進階功能。
ASP.NET Core 9,微軟終於把 OpenAPI 文件生成納入框架內建功能,推出了 Microsoft.AspNetCore.OpenApi。這代表我們不再需要額外的第三方套件,就能直接在專案中生成 OpenAPI 文件,並且支援最新的 OpenAPI 3.1 與 JSON Schema draft 2020-12。
這篇文章要分享我最近在研究 Microsoft.Extensions.Http.Resilience 與 Microsoft.Extensions.Http.Polly 的心得,特別是 Retry 策略 的使用方式與效能比較。
在 .NET 8 之後,微軟官方推出了新的 Resilience Handler,它內建在 Microsoft.Extensions.Http.Resilience 套件中,不再需要額外安裝 Polly 套件就能使用 Retry、Circuit Breaker、Timeout 等彈性策略。
GitHub 推出的 Spec-Kit 嘗試用 SDD(Spec-Driven Development) 的方式,把「規格 → 技術規劃 → 任務拆解」這條鏈路自動化,並且支援多種 AI CLI Agent,包括 Claude Code。
這篇文章會示範如何用 Claude Code + Spec-Kit,從零開始建立一個規格驅動的開發流程。
在高併發的 Web API 環境中,瞬間湧入的請求就像演唱會開賣時的粉絲潮水,沒有控管就會把系統直接「擠爆」。
這篇文章要分享一個我在 ASP.NET Core 9 專案中實作的 限流 + 排隊機制,它不只保護後端服務,還能讓用戶感覺到「公平」。
發現社群開源的 Claude Code Router(CCR),它可以在 Claude Code 的介面下,透過設定檔把請求路由到不同的 LLM 提供商,例如 OpenRouter、DeepSeek、Ollama、Gemini 等。
這篇記錄我用 CCR + OpenRouter 串接多家模型的過程與心得。
上篇使用 Spec Workflow 需求 → 設計 → 任務 → 實作,這樣的開發流程 SDD(Spec-Driven Development)深得我心,這次來試試 Claude Code PM(CCPM),看看是否能滿足我的開發流程?
往往我們在使用 AI 助手時,都期望隨面丟一句話就期望 AI 能給你完整的答案,但其實我們都要花時間在調整 AI 給出來的答案,Spec Workflow MCP 讓 Claude Code 遵守軟體工程的路徑:需求分析 → 架構設計 → 任務分解 → 實現程式碼的工作流工具,目的是在引導 AI 系統化地完成軟體開發,確保程式碼與業務需求的一致性。
另外一個是 Bug Fix Workflow,這個功能的流程:報告 → 修復 → 驗證,目的是在引導 AI 分析根本原因,修正它,並驗證結果,讓修復流程更有效率。
日前,團隊在壓測的中發現以異常的資源損耗,細看才發現誤用了 XmlSerializer 的動態生成
在現代應用程式開發中,如何安全地管理機敏資料(如資料庫密碼、API 金鑰)是一大挑戰,上篇已經介紹怎麼建立 AppRole、Policy、Secret。這篇文章將介紹如何利用 HashiCorp Vault、HashiCorp Vault Agent,打造一套自動化且安全的機敏資料存取流程。